找到相关内容545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舍心作意

    心思松开了,、消沉减少了。  触境如镜,事过境迁,面对境转个身,不再看见那镜中“楚楚可怜”或“顾盼自得”的“我相”;面对境能离境,不再有人我对待的“人相”、“碍相”。   不以现前境界为所缘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5545723.html
  • 五位百法——佛法中对世间万有诸法的分类

    、恨、恼、覆、诳、谄、憍、害、嫉  │     │     、悭、无惭、无愧、不信、懈怠、放逸  五位百法─┤     │     、昏沉、、失念、不正知、散乱。  │     └不 定 ─悔、眠...使修习持续进行。  不放逸:防范恶事,专注善法的精神作用。  行舍:是远离昏沉、,住于寂静,而能不浮不沉,保持平等正直的精神作用。  不害:不损恼他人的心理作用。  2烦恼六  烦恼,使有情身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447521.html
  • 五位百法

         │     、悭、无惭、无愧、不信、懈怠、放逸   五位百法─┤     │     、昏沉、、失念、不正知、散乱。        │     └不 定 ─悔、眠、寻、伺。    ...  不放逸:防范恶事,专注善法的精神作用。   行舍:是远离昏沉、,住于寂静,而能不浮不沉,保持平等正直的精神作用。   不害:不损恼他人的心理作用。   2烦恼六  烦恼,使有情身心产生恼乱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447988.html
  • 无上瑜伽修行

    开发出佛慢,视自身为本尊。  严谨的行者在修法时会时常返照自心以及证悟的程度。你必须小心观照保持你的修行是处于自在状态,不受内心的昏沉或所影响,以一种忍耐又和谐的态度去实修。禅定的最大障碍是来自于无关的思想干扰造成散乱,这包括许多不同的心理状态,例如内心的散乱和不同形式的,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内心的,此时一般会建议行者利用方法放松心情,例如转移禅观对象,让心从紧张转为放松。一个有力的方法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5649871.html
  • 烦恼是菩提

    疑为六种最根本的随眠,细分则广至九十八随眠。正在现实中发生实际作用的是“缠”,无惭、无愧、嫉、悭、悔、睡眠、(心不平静)、昏沉为八缠。烦恼又称为盖,或称为结,或称为缚,或称为漏,或称为尘垢,或称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2152662.html
  • 阿含学与阿含道

    没有了,还有真正不,没有任何的无明,导引生死的我慢、我慢随眠也都没有了,这就是五上分结断。色界就物质界,物质界任何的东西对他都没有捆住的能力,无色界是任何精神界的思想,特别是错误的思想,都不能捆绑他,而在平常的心态,他也不。我们要不,唯有入定,在定中没有作用,一出定后就会有,而五上分结断的人,在平常状态他的心不会晃动,非常的稳定,也因为这样,他可以保持没有任何的无明,也没有任何的爱,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94753137.html
  • 何谓『精进念佛禅七』

    (3)较不会昏沈或;(4)较能得功夫成片,甚至於得一心不乱(末学虽未得『一心不乱』,但好像暂能压伏『妄念』而功夫成片,能得法喜充满)。(二)【拜佛念佛】。上圣下严师父开示:要随佛号,一步一趋了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32754439.html
  • 断智证德 清凉和谐——立断烦恼 顿超菩提

    道用;若不解无取无舍而安住之要点,即会陷入(觉性不明,心识散乱),昏沉(心不缘任何法,如陷黑暗包裹)、迷茫(心过度内收,无有明分)三种过患,从而堕入歧途。欲行对治方法即:放松,安住在无取无舍之状态中...

    释光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1459212.html
  • 心与明觉的关系

    明觉”。  心常常处在一种昏沉的状态,或落入的状态,或落入善的念,或恶的念当中,这是心的常态。但是如果不在这种种的情况之下,而显现出另一面停留在心的一种自性当中,它是一种空的状态,一种空明的状态,...喜欢也不讨厌,或者起了瞋恨,总之会起种种妄念,这也是我们心显现出来的一些现象。我们对于很多东西喜欢的时候,就想要去拥有它。不喜欢的时候,我们希望不要到自己头上来。不管喜欢不喜欢,要或不要,都是心在起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5469427.html
  • 知 见” 论

    之门”。既悟心源,若惛沉厚重,(难可策发);或猛利,(不可抑伏),贪瞋炽盛,触境难制,——则须用方便,随病调適。若烦恼轻薄,慧解明利,则依“一行三昧”。又应知:一真心性,于染净诸法,全揀全收——全...坦然不懼于生死。(561页)云:达磨善巧:揀文传心,标其名,默示其体,喻以“壁观”——令绝诸缘。绝诸缘“正与么时”问“断滅不?”答“虽绝诸念。亦不断滅”。勘验问之:“以何证不断滅?”答“了了自知。言...

    沈仁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171343.html